微风轻拂的初夏,油菜地美不胜收,成都锦城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如约而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手拿镰刀下地割油菜,不一会儿便将10亩油菜收割完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类似的劳动实践课程,锦城已开设了整整18年。每学期下田干活,最后带着一门劳动技艺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成了所有锦城学子的标配,哪怕很多年过去,依然历历在目。
在锦城学院校长王亚利看来,成长自有其逻辑,那些不经意播下的种子,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定会在某日春风拂过时出土。“掌握知识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益终身受用的做事方法、思维以及信念。”
高考在即,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校长王亚利,走进这所年轻的大学及背后蕴含的精神气质。
十载奔行
结下累累硕果
2013年,成都锦城学院提出了“锦城梦”的美好愿景,经过十年努力,学校逐渐形成了文、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成功建设了一大批优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及各类示范性课程48门;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突破全国本科高校16%,位居同类高校全国第二,西部第一。
“以工商学院为例,我们通过三步走的战略,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英级别的数字商科管理人才与创业者。”王亚利表示,学校工商管理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ERP课程等商业精英课程,还通过商科教育为各级政府输送了大量的直播技术型人才。
如果放在一个更宽广的时间段内去看它的成效,学校成立18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高素质人才。“从2006年起,锦城学院就开展了覆盖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截至目前,锦城校友的创业率超过3%,已产生1600多位创业校友,创立了1800多家校友企业,校友企业为社会提供了近3万个就业岗位。”在谈及近些年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果时,王亚利校长流露出骄傲和喜悦。
面向新业态
发展多项前沿学科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让知识加速迭代,学习场景、学习方式不断重构,学校紧跟趋势变化,配备各类实验实验场所87个,包括全国首个使用5G教育专网的高校实验室——“5G应用创新中心”、全国首条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量子通信系统——“量子通信实验平台”等。其中,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商科实训中心获批“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近年来,我们重点面向新业态,发展‘跨学科’与‘新技术’前沿,率先开设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前沿专业,形成国家级、省级一流及示范专业集群。”谈及这些年以来实行新技术重点发展的教育成果时,王亚利校长如是介绍。
劳动实践课
做好 “第四课堂”建设
打造多彩学习生活
今年5月学校团委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这是继2016年首获该荣誉后,再次荣膺由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作为服务学生的组织管理机构,学校团委将“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交织,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发现自我。
“我们致力于培养‘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并重’的优秀人才,着重发展学生‘六大非认知能力’:创造力、社交力、领导力、自制力、责任心、亲和力,坚持‘能力至上’,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同时,我们设立了142个学生社团,帮助学生探索长板,让学生长板更长、亮点更亮;开展各类体育赛事,强健学生体魄,完善学生人格;组织‘锦城之春’文化艺术节,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开展“锦城之秋”学术科技节等多项活动,让学生博识广知,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素养。”王亚利校长说。
同时,锦城学院还邀请名家大咖进校园、对话学生;注重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每年开展1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覆盖32万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80余万小时。
“我们的学生在学有所成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凭,更重要的是带走了做人的信念,做事的思维、方法和本领。这将让他们获益终身。”
记者:作为全国/省内知名应用型高校,可否介绍一下学校近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王亚利:熟悉学校的朋友都知道,“锦城”是在四川大学的支持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起点很高。我们的目标是把学校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我们在四川省内同类院校当中最早进入“二本”和“一本”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在教育部“学信网高校满意度调查”中,锦城学院连续 12年位居四川省本科高校前列;在第三方评价排行榜中,锦城学院常年位列同类高校“西部第一”。 锦城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校园氛围都是很好的,在教育部“学信网高校满意度调查”中,我们连续 12年位居四川省本科高校前列,这个评分是应届毕业生给出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成都锦城学院校长 王亚利
记者: “非认知能力培育”已成为锦城的标签,请问它对学生而言有何种优势?
王亚利:在传统教育格局下,认知能力是主线,非认知能力则是“课外”的、任其自然的。锦城学院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提出“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并重”,重点培养“六大非认知能力”:交流沟通、合作包容、组织领导、反思自制、责任态度、好奇创新,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实施框架。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友,有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卓越工程师”群体,有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有200多名银行行长,有企业高管、创业先锋,还有一大批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某大型交通企业,锦城校友有一半以上成长为工程师和管理干部;在某国有商业银行,有接近1/4的校友成长为支行行长级以上干部。据校友的反馈,发挥好认知与非认知两大本领,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记者: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有何动作?
王亚利:我校早在2010年就创设“海量平台法”,积极试点在线教学;2013年,我们就实现了“翻转课堂”全覆盖;随后的几年里,我们将熟练掌握“翻转教学”列入全体教师的教学培训;2020年疫情期间,我校更是防疫、教学两不误,全面启动战疫“在线课堂”,全校师生适应度高、教学效果好,这是学校十余年来深耕“数字化教学”的成果。截至目前,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慕课就多达14门。同时,为帮助学生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由院士领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X”全专业方向班,突出AI一流人才培养;2022年,我们还成功获批“四川省第十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家具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学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