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参演剧目,由云南省玉溪市滇剧院、玉溪滇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带来的滇剧《一湖春水》将在武汉临空港大剧院与观众见面。据悉,这也是《一湖春水》自去年创排成功后的首度公演。
20日下午,滇剧《一湖春水》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首义剧场)启动媒体见面会。剧中“水莲”一角的扮演者,玉溪市滇剧院院长、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冯咏梅提到,以传统的滇剧艺术打造《一湖春水》这样一台现代戏是“新课题新尝试”,希望《一湖春水》的首演能够借助第三届中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的平台,吸取更多省内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玉溪是滇剧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滇剧窝子”,光绪年间,滇剧演出活动在玉溪等地区已十分盛行。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和汉调的古老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地区民间音乐的滋养。其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2008年,滇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滇剧《一湖春水》由玉溪市滇剧院创排于去年10月,作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剧目,入选2022年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资助项目。据悉,该剧以云南著名的抚仙湖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为大背景,力图艺术性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观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讨精神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精神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湖春水》以外乡女水莲一家三代与抚仙湖生死相牵的故事为载体,展现了人与湖世代相依的深情,因湖而富的幸福,因过度开发攫取遭受大自然惩罚的伤痛……最终,在“湖泊革命”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们最终凭借对湖的深爱和不惧风浪的生命气质,战胜痛苦与恐惧,重拾信念,“因爱湖而离湖”,走向新的生活。
“这是一部非常新的剧目,武汉观众比我们玉溪的观众还要更早看到它。”媒体见面会上,《一湖春水》编剧之一、玉溪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潘勇介绍称,作为中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也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拥有一类水质的净水。这得益于对整个抚仙湖的保护工程,而其过程中又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人们是如何保护这片湖泊的,他们又付出了什么?”成长于抚仙湖畔的潘勇希望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这其中有我童年、少年时期的记忆和情感积淀,也有我们云南神奇秀美的地域风情。”
不过,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如何用滇剧的声腔和程式去讲述一个现代故事,成为《一湖春水》创作上的最大难点。据悉,《一湖春水》最终还是回归到戏曲的美学本体,将当下的生活进行“提纯”,“我们把现代生活做了诗意地提炼,再将这种命运的诗意与滇剧的写意性、虚拟性融合在一起。”潘勇说。
在领衔主演、梅花奖得主冯咏梅看来,《一湖春水》正在进行一个新探索,“滇剧在表达现代生活的路径上会不会有一些新可能?我们特别希望打造出一台既有极强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能书写新时代、讴歌人民和新生活,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中国人审美特性的现代戏。”
她期待武汉观众走进临空港大剧院,“来看一看我们抚仙湖的故事,看一看云南人的故事。”
来源 武汉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