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加入AI大模型大战:相关产品进入内测阶段

自百度发布文心一言,打响国内AI大模型的“第一枪”后,360、商汤、阿里、知乎等厂商纷纷推出自家大模型。

如今,运营商们也纷纷下场,想要在大模型市场抢夺一杯羹。中国电信在2023云生态大会上透露自研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强称,天翼云正在自主研发预训练大模型,目前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将在近期适当的时候面向市场发布。


(相关资料图)

此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都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做出了官宣。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首度谈及中国联通在AIGC上的布局,他表示,中国联通一是要持续提升算力供给以及整合能力。二是要持续发挥大数据处理、行业AI、区块链能力优势、开发赋能工具。三是要建成联通AI智慧客服体系,推出融合AIGC、元宇宙技术的5G新通信产品,为AIGC拓展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则利用旗下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联合江苏移动推出“AI内容智创”品牌,用AI开展大屏内容的生产,提升内容智创效率和推广效率。

中国电信则是三家中首家对预训练大模型的布局做出表态的运营商。胡志强称,中国电信将从人工智能化模型生产,大模型的技术服务,大模型的管理等方面向企业可用户提供服务。

记者从中国电信内部人士了解到,中国电信目前可借助现有的数据资源,结合AI能力,针对企业客户生产运营的场景提供类似ChatGPT的智能化服务,类ChatGPT产品已初步具备文章续写、主题写作、同义句生成、多轮对话和长文本摘要等能力。

除了中国运营商外,海外运营商日前也已加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布局。韩国最大运营商之一的SKT在2月8日的财报电话会上正式公布了公司的AIGC版图,包括了首款韩语ChatGPT产品“A.”和基于ChatGPT的智能应用。

对于运营商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底气和优势,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三大运营商在布局人工智能算力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在近年来的数字化转型中,运营商在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已经早有布局。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既可以为企业训练类ChatGPT的产品提供算力支持,也可自身布局类似应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运营商占据国内超过50%的机房资源。截至2022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IDC机架数分别为42.9、48.7、32.9万架,相比2021年年底分别增长2.2、1.7、1.9万架。

同时,财报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2023年在算力或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总共投入同比增长34%至981亿元。在算力领域,2023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算力或产业数字化资本开支指引分别为452亿元、380亿元和149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35%、40%和20%。

安信证券指出,通信运营商在AIGC时代作为数据与算力的“卖水人”,有望占据更加核心地位。一方面运营商手握AI训练与迭代的关键资源——数据,另一方面,以运营商云为主的国家公有云是运行、储存、交互AI数据的重要基建,其在产业数字化领域战略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进入2022年四季度后,随着“大安全”背景下,国有云渗透率加速提升,运营商云逐渐成长为我国公有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强大的公有云业务,在AIGC时代,是运行、储存、交互AI数据的重要基建。如OpenAI与ChatGPT就运行于微软的Azure公有云之上。随着运营商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地位提升,有望承接海量的中国AIGC运行需求,成为AI时代的“基站网络”。

不过面对大模型的布局,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需要警惕行业内卷之后的一地鸡毛。就目前全球生成式AI发展态势来看,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厂商虽不难推出相关或类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但能否寻找到用户买账的应用产品为其摊平投入成本还是个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信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训练大模型的落地的关键还要看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ChatGPT的落地场景刚刚有一些雏形,但是这些落地的场景如何成为商业模式进行变现,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探索。”上述人士说。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运营商在前期的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运营服务经验上比一般厂商具有优势,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终面向的还是用户,作为运营商用户而言,是否愿意承这项服务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目前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编辑:林郑宏

关键词: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印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